红色经典

三将军墓

  三将军墓座落在广西桂林七星公园内普陀山七星岩上博望坪,这是1944年11月在抗日桂林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三位国民党将领合墓:桂林城防司令参谋长陈济桓;陆军131师师长阚维雍(陆军中将);陆军第31军参谋吕旃蒙。

  1944年11月上旬,日军进犯桂林,国民党第四战区组织桂林保卫战。31军131师师长阚维雍率部与敌奋战,与日军激战10天,适值大雨,盟军空军受阻,城防司令韦云松等又临阵脱逃。敌增援部队分进合击,穿山、猫儿山、屏风山、普陀山、月牙山等阵地相继失陷。漓江大桥被炸断,交通断绝。终因寡不敌众,自杀殉国,履行了与桂林同存亡的誓言。城防司令部长参谋长陈济桓和31军参谋长吕旃蒙突围途中遭遇阻击。吕旃蒙阵亡,陈济桓身负重伤,举枪殉国。

  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军政府下令收敛壮士遗骨,与三将军合葬于今广西桂林七星公园内七星岩上博望坪,蒋介石为三将军举行国葬!建"三将军墓"以示纪念。墓前建有纪念碑,碑上写着“31军参谋长吕旃蒙、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第131师师长阚维雍殉职纪念塔”,碑背面刻有蒋中正亲笔题词 “济桓、旃蒙、维雍同志及守城阵亡将士千古英风壮节 蒋中正”。

  纪念碑右侧有纪念“忠亭”,并有李宗仁,白崇禧等纪念题词。李宗仁题词为“浩气长存”,白崇禧题词为“千古英灵永峙”。

  他们的民族气节,他们的抗日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建国后,人民政府追认三将军为烈士。

八百壮士墓

  八百壮士墓是一个抗日英烈墓。桂林保卫战从1944年10月28日持续到11月9日,防守桂林城的国民党31军131师,在寡不敌众、久战无援的情况下,391团指挥所、1营指挥所、1连、303机枪连、输送连、特务排、防毒排、山炮排、野战3医院各单位一部份和卫生队全部,计官兵、伤员800余人,被迫撤至七星岩内,继续抵抗。日军围山后,先用山炮猛轰岩口,继后倾倒大量汽油,投入大批瓦斯弹,用火焰喷射器向岩内喷射施放毒气,,致使岩内官兵,全部壮烈殉国。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民政府从七星岩内收殓823具国民党将士遗骨,合葬于普陀山博望亭。蒋介石为八百壮士树碑题词,墓碑刻:“英风状节蒋中正题”。墓冢长方形,宽5.5米,长6.2米,高1.2米。墓碑刻:“八百壮士墓”。墓旁建有纪忠亭。

  当时的历史背景

  1944年二次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德、意、日轴心国失败成为定局,在亚洲战场上,美军的海空军事力量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日本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在东南亚还有日本的利益和驻军,为了供应东南亚军队的补给日本只能开辟从中国大陆到越南的交通线。在抗战时期的西南,当时是国民党的后方基地,在桂林等地驻有美国著名的飞虎航空队,这对日军也是个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正是基于这两种原因,日寇于1944年8月开始,发动了指在以打通交通线和破坏中国西南空军基地为目的的桂柳会战。此次日寇的司令官是冈村宁次,总兵力18万人,从湖南、广东对广西形成战略合围。

  但是从蒋介石角度观察战争局势,他已经看到了日寇必败的战略趋势,所以在战役开始之前,保存实力,采取拖的态度,寄希望美英在欧洲脱身后,干涉亚洲的局势。所以在战役部署上只注重在广西全州、桂林、柳州等三个战略据点上,明确要求每个支撑点坚持三个月,等待世界局势的变化。同时,由于广西是桂系的根据地,就将这个包袱甩给了白崇禧。只在全州安排了93军一支中央军部队,其他的战略预备队拒绝派出。

  而从白崇禧角度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此白崇禧向蒋介石狮子大张口。首先要求将原桂系的老部队调回,再要求在广西训练一支五万人的预备役随时补充战斗部队,然后是要武器和粮饷,其目的是借此扩大桂系的实力。

  在桂林保卫战的部署上,原来计划由两个军实施,即桂系主力的31军和46军,但是白崇禧在战役就要开始的阶段,突然将31军和46军各抽出一个师,组成外围机动部队,本来守城的这两个军每军就只有两个师的编制,白崇禧此举将守城部队减少一半,已经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这严重的影响了守城部队的军心。

  这种不利于守城的部署白崇禧为什么执意要干呢?原来这根子出在老蒋身上。蒋介石为了消灭地方军阀,有一条惯例,如果整编制的军队战败,编制就要被取消。白崇禧号称小诸葛,这点聪明心眼还是有的,所以他将守军各撤出一半,如果守城军队被吃掉了,还有另一半利用现有的编制可以重新崛起。

  大战在即,日寇是志在必得,跃跃欲试。国民党是各揣心腹事,用于内耗的力量要多于御外的力量。战争还没有开始,其实两军的胜败就已经定局了。

  防守广西门户全州的是中央军第93军,老蒋直接同93军军长陈牧农沟通信息,为了保存实力,暗示他可以逐次抵抗,但陈牧农实在是个庸才,日寇一个侧后进攻,陈牧农就慌了手脚,弃全州而逃之夭夭,原来计划坚守三个月,实际只守了一天,国民党桂柳会战第一仗就这样失败了。事后蒋介石怒93军军长陈牧农不争气,就地给枪毙了。

  桂林距离全州只有一百多公里,白崇禧的桂系主力直接面对着日寇的冲击。桂林的地形,三面是岩石山峰,一面濒临漓江,郊外平野开阔,有利于防守。白崇禧在这三面地域利用岩石溶洞,建立了纵横交错的掩护体,相互之间既依靠山头相互独立,又利用交叉火力相互支援。唯一的薄弱地点就是城防面临漓江的一面,隔着漓江,与东岸的防线被分成两块,只能用炮火支援。但由于山头的阻隔,炮火支援有大面积的死角,战时只能靠防守部队人自为战。而后来的经过日军正是利用这一面的薄弱环节首先突破东线防御,越过漓江,攻入桂林的。

  为了弥补漓江防守的弱点,守城部队在漓江的东岸七星岩、猫儿山、屏风山、普陀山等地建立坚固的溶洞堡垒,并委派 131师391团负责桂林东岸的防卫。但由于白崇禧将31军另一个主力师188师调出桂林防御圈,七星岩一带只由一个团防守顿感兵力不足。

  日寇进攻桂林是十一月一日从桂林北部开始的,由于131师的拼死抵抗,日军没有得逞。四日开始转攻漓江东岸,391团成为进攻的重点。敌人将主攻方向调到东边,首先攻下猫儿山,然后逐次争夺山头,各个击破。由于失去猫儿山的掩护,日军登上七星岩山顶,将守军压迫到七星岩洞内。

  按照白崇禧的设想,依据广西特有的溶洞,抵抗部队能坚持几个月,战前在各岩洞内就储存大量的粮弹,对此白崇禧满有信心。但事实上,日军抵近洞口以后就调来平射炮猛轰,守军只有机枪和手榴弹,根本就守不住洞口。在桂林保卫战时,有多处洞口甚至被日军的炮火将岩洞口的岩石轰塌,将岩洞口全部堵死,洞内的守军活活被埋葬的事情发生。退入七星岩溶洞内的守军,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日军调来平射炮,直轰洞口,守军伤亡惨重,只得退入洞内。虽然守军同师部的交通中断,但无线电联系还是畅通的,守军明确表示要战斗到底。

  日军占据洞口先是将手榴弹投入洞内,后又将汽油灌入洞内用火烧,其后日军残忍地对洞内施放毒气弹,洞内守军没有配备防毒面具,结果无一生存。战后清理岩洞,尸骸累累,共有八百二十三具之多,全部安葬在普陀山上的合葬墓内。虽然蒋介石在战略上指挥失误,但桂系军队在维护民族尊严上还是可歌可泣的。桂系军队不但下级战士在对日作战时临危不惧,而且高级军官也有上乘的表现,这在国民党军队中是不多见的。

  131师主防桂林,在防御圈被日军突破时,城内开始了巷战,一片混乱,已经没有可靠的指挥系统了。当时以韦云淞为首的城防司令部高级军官开始策划突围,以后也真是成功突出了包围圈,但131师师长阚维雍拒绝撤退,并在指挥所被日寇包围的情况下,自杀成仁,表现了一个军人的气节。烈士陵园另一个军官的陵墓是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恒,他的牺牲更让人感叹。白崇禧推荐给蒋介石防守桂林的最高司令官是韦云淞,时任31军副军长。他所以被白崇禧所看重,是因为1930年滇军与桂系发生南宁战事时,韦云淞是当时的南宁的城防司令,在困难的情况下坚守南宁几个月,拒不投降,终于等到白崇禧反攻回来,被桂系军人所称颂。

  但到了防守桂林时,情况就不一样了,组建城防司令部时,没有谁愿意干这个生死未卜的差事,而陈济恒就是当年韦云淞防守南宁时的参谋长,当时虽然并不在31军系列,而且一条腿被截肢,但还是自告奋勇,主动承担城防司令部参谋长的职务。更让人敬佩的是陈济恒的中将职务是桂系原来自己任命的,蒋介石的军政部没有底档,不予承认。但他为了民族的事业,没有计较职务的高低,还是兢兢业业完成自己参谋长的工作,最后在突围中一条腿行动不便,又不幸负伤,为了不被敌人所耻辱,阵前自杀。

  来到烈士陵墓前,八百烈士的事迹气壮山河,但在七星岩公园内却默默无闻,他们为了民族的事业献身的,理应受到后代的祭奠,理应成为民族的榜样。

陈光烈士墓

  陳光烈士原名镒昌,又更名陳揚,1918年生,1949年11月11日殉难,年仅31岁,广东梅县人,侨属,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南口区委书记,1947年10月调任中共地下党桂林市工委书记,建立中共桂林工作委员会,并领导桂北游击队。陳光同志在工作期間,一貫是積極負責的,百折不饒的爲人民革命事業艱苦奮鬥,這種忘我的精神是令人欽佩的。一九四九年八月九月間,國民黨反動派幾次陰謀迫害陳光同志,雖然被迫連續搬過三次家,但所有這些,都沒有絲毫挫折陳光同志革命的意志,一直在李白匪幫統治的廣西堅持工作,堅持鬥爭。一九四九年十月五日,正當我人民解放軍向廣西進軍之前夕,陳光同志即遭李白黃匪幫之特務匪徒逮捕。曆時一月多,受盡了種種慘無人環之酷刑,死去活來,但陳光同志在匪徒面前,表現了共産黨員的英雄氣慨,保持了共産黨人堅貞不拔,至死不屈的偉大革命氣節,保守了黨的秘密,保全了黨的組織,並和特務匪徒們進行了堅決的鬥爭,迫使匪徒們毫無辦法,不得不承認他們已走上了窮途末路。這種壯烈的行動,教育和鼓勵廣大的革命青年,感動了在獄中的其他受難者。解放前夕,十月十一日下午六時,當我人民解放大軍向廣西進軍之際,因叛徒出卖,陳光同志遂被匪徒們在火車北站附近暗殺。光荣牺牲于1949年11月11日桂林城解放前的第十一天。在臨難時,陳光同志還是堅定如剛,在他倒下之前還在痛斥匪徒們的殘暴。他爲黨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爲人民革命事業作了最大的犧牲。为纪念他,中共桂林市委于1951年修建了这座陈光烈士纪念塔。纪念塔高九米,底座为五角座,顶饰五角星,侧面刻有建国初期桂林首任市委书记、市长、军代表等人的题词。塔后是红色圆形衣冠墓,供人们缅怀瞻仰,每逢清明时节,前来扫墓献花圈的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络绎不绝。墓现已列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白楼(月牙山)

  小白楼是中共桂林市工委联络站旧址,在月牙山的北麓,原来是私人住宅,中式民国建筑,两层六间房,小青瓦砖木结构,双坡屋顶。1946年春,中共桂林市工委以“桂师校友会”的名义买下此楼作为联络站和活动点。1946年至1947年间,这里是地下党及进步师生的聚会处;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多次在此布置工作,省工委特派员肖雷也常常到此联络和传达工委指示。1948年暑假桂林市新工委书记陈光曾在此举办过党员学习班。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