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满溪流水半溪花

  关键词:彩虹如途,匠心独具,水陆两栖,中国桥梁建筑的奇葩!

  花桥是桂林最古老的多孔薄墩连拱石桥,位于小东江与灵剑溪交汇之处,水陆两栖的花桥全长134.66米,用青石砌成,分东西两部分,水、旱两段桥组成,桥东段为水桥,长58米、宽6.9米;西段为旱桥,长76.66米,宽5.3米,桥体不仅美观,而且匠心独具,建筑得奇巧稳固。因洪水毁损,元朝、明朝、清朝、现代都有修复和重建。

  ●始建于南宋的嘉熙年间,故又名嘉熙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元末明初,该桥被洪水冲塌。

  ●明景泰七年(1456年),桂林知府何永全在原来的桥基上“架木为桥”。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靖江安肃王妃徐氏捐出私房钱,重修为现存的四孔石桥,同时增旱桥6拱,以加强排洪措施,因附近花木繁茂,更名花桥。

  ●清代,因东端有小山平坡突起,形如柱,又名为天柱桥。

●现在的花桥于1965年重建,但青石板还是明代出品的,工匠们把每一块青石板都编上号,安装桥面
“花桥”牌匾——牌匾上的两个题字为“花桥”,作者是原国防部长、军委副主席张爱平上将所题。张爱萍同志长期从事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1948年底,他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及第一个海军技术研究指导机构━━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从接管国民党海军机构、舰船开始,不到两年时间,就建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1980年5月,他还成功地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发射。

  飞鸾古渡——码头是明朝遗留至今的, “飞栾古渡”在古代是皇室携家眷祭祀、郊游踏青的必经之处。后来由于道路越来越多,坐船的人越来越少,古渡慢慢成为百姓聚集的繁华街市。

  天柱芙蓉石——从解放桥方向望过来,有一个小巧玲珑,森然挺拔的石山,宛如一朵怒放的绿芙蓉,故又得名“芙蓉石”,是桂林名石,位于灵剑溪口,高约十米,因矗立如柱,又叫“天柱石”、“天柱峰”。石上曾有一棵古榕茂密如盖,有“树大遮过山”的说法。中国“晚清四大家”之一的桂林籍著名词人况周颐曾住在附近,自称“天柱人家”,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常盖在词笺上。天柱峰北面刻有宋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是研究桂林古代水文重要的珍贵资料。另外石上还刻有“毛主席思想万岁”7个大字,这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留下的石刻。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