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七星景区●栖霞寺
作者:网站管理员
时间:2018-08-09
浏览次数:16777215
七星景区是桂林宗教文化的发源地,宗教文化非常丰富,多种宗教文化并存。景区内拥有大量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文化景点,最为著名的有栖霞寺、玄武阁、全真观、清真寺。
“自古名山僧占多”。栖霞禅寺也不例外,倚靠七星山,面临灵剑溪,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修心参禅的绝佳之所。唐代鉴真法师最后一次东渡日本前曾在此参访传法,栖霞禅寺也随之声名远播,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胜地。一时香火鼎盛、僧侣云集。历经多次修缮后,栖霞禅寺已是国内最大的唐式风格寺庙,其厚重悠远佛教文化得以传承光大。青灯木鱼、晨钟暮鼓显出寺院的庄重肃穆,青烟缭绕、梵呗清唱无数信众虔诚膜拜。
栖霞寺始建于唐代,历史悠久,佛教文化厚重。 隋开皇十年(587年),高僧昙迁大和尚云游桂林,偏爱栖霞山美景, 并于山上岩壁题写“栖霞洞”三字,自此,唐代始于山麓建 “栖霞寺”。
明代,临济法派浑融和尚耗时33年,募资扩建栖霞寺,并使之成为西南佛教一大名刹。 浑融和尚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他自幼饱读诗书,练就一身武艺, 29岁时于衡州湖东寺出家为僧,法号本符,曾率领过僧侣抗清复明。清顺治四年清兵攻陷桂林,本符眼见明朝大势已去,无所作为,仍旧回到寺里为僧,重证佛缘,住在栖霞寺内,因本符名字已为清兵所知,因此改称浑融和尚。自此,浑融和尚耗时33年,募资扩建栖霞寺,并使之成为西南佛教一大名刹。清康熙四十三年,浑融和尚圆寂于栖霞寺,享年九十岁。现在浑融和尚雕像的所在地,正是当年浑融和尚灵骨塔的地址。浑融和尚修建的栖霞寺,凝结着浓烈的民族气节,其“听月亭”、“伴日亭”,是各取“明”字之半,寓意期盼明朝的复兴
。
1944年11月,日军侵略桂林,炮击七星岩,浑融和尚创建的栖霞寺殿宇楼堂,尽成废墟,仅残存山门。
2002年9月28日,桂林栖霞寺正式修复,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暨佛像开光仪式。
重建的栖霞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15平方米,它的建筑风格大多沿用旧制,唐风古韵,庄重典雅,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栖霞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和钟鼓楼等。“栖霞禅寺”的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