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游览时间:
7:30--19:30

七星景区管理处
咨询热线:0773-5814343
公司地址:桂林七星路1号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博客

扫一扫 七星景区官方微信
 

桂海碑林(博物馆巡礼)

 

桂海碑林(博物馆巡礼)

转载自:人民网的人民日报海外版 > 第六版 中华文物  本报记者  陶世安  2003年01月02日

 

 

 

龙隐岩摩岩石刻(局部)

“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晚秋时节,记者来到桂林,参观了桂海碑林。
 穿过古朴典雅的博物馆大门,只见数十块珍贵的历代碑刻井然有序地排列在碑廊,五代画僧贯休的《十六尊者像》石刻安放在玻璃陈列柜里,世所罕见的宋代石刻———曲水流觞置放在护碑亭内。桂海碑林博物馆馆长刘玲双女士告诉记者,桂林摩岩石刻最集中的地方在桂林月牙山南麓的龙隐洞和龙隐岩,这里的石刻,由唐朝至清代,经千余年的累积,达220多件。龙隐洞早期石刻为唐人张濬、刘崇龟的《杜鹃花唱和诗》及宋人方信孺的《龙隐洞题诗》;宋初,龙隐岩修建了释迦寺,其后又建起以骖鸾阁、环翠阁,明代又相继修建了准提阁、万象阁等建筑,规模蔚为壮观。历代名士到此题名题榜,题诗题记,摹刻书画,歌咏山水,抒发襟怀,形成摩崖殆遍、壁无完石的碑林奇观,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石刻史书。桂海碑林博物馆就设在此处。
   刘馆长介绍,桂林是中原通往岭南的要冲之一,春秋时期起就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桂林石刻,始于东晋,兴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隋唐时,统治者为巩固南疆,重视建设桂林,使之城市日益扩大,经济得到发展,文化不断繁荣。到了唐代,桂林涌现一批文人才子,一批“中州伟人硕士,或迁谪之经从,或宦游之侨寓”也来到桂林,这里成为学士荟萃之地。褚遂良、宋之问、张九龄、柳宗元、元结、李商隐、李德裕等一代名流来到桂林,兴文讲学,吟诗作画,登游记胜,留下了许多传世的诗文佳作和弥足珍贵的摩岩石刻。两宋至明清,桂林成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少名人学士慕名而来,八方俊彦会聚桂林,文化活动更为活跃,题名赋诗,留下了大量赞美桂林的诗文和石刻作品,仅宋代留下的摩岩石刻就有500多件。在桂林市内及其附近30多座山崖,随处可见风雅之士的勒石题词。现存自隋朝至民国的摩岩石刻近3000件、近200万字,以宋、清两代为多。题名、题记、诗词、歌赋、铭文等不一而足,以灵活多样的社会文化为主体,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科技诸方面,浓缩了上千年的历史,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弥补了史书记载的不足,订证了文献记载的谬误,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实为中华瑰宝。

桂海碑林内,刻在龙隐岩上的《米芾程节赠答诗》,弥足珍贵。现存于龙隐洞的宋代蔡京《元佑党籍碑》记录了发生在北宋时期的一场震惊朝野的党派斗争,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秦观等309人株连其中,对研究宋代的历史和政治有着重要价值。龙隐岩中,还有宋代石曼卿《饯叶道卿题名》,刻有66个真书大字,颜筋柳骨,自然雄逸,沉着端重,气势不凡,宝为神物,是件极为难得的书法珍品。龙隐洞中,北宋著名将领狄青写的《平蛮三将题名》,记录了其率部飞渡天险、一夜平息叛乱的史实。

刘馆长还谈道,桂海碑林碑阁内收集了桂林其它山岩上千件重要的石刻拓本,均为稀世珍品。拓自桂林城北鹦鹉山上的《靖江府城图》,是国内现存的两件最古老的古代石刻地图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幅石刻城图。这幅地图最早采用写景式符号,是地图设计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还有唐代韩云卿的《平蛮颂》、《舜庙碑》,记载了唐王朝平定西原酋长潘长安的经过;宋代孔延之的《瘗宜贼首级记》、余靖的《大宋平蛮记碑》记述了宋王朝平定宜州欧希范的情况;南宋陈弥寿的《新建犒库记》、李曾伯的《抗元记功碑》,记载了元军进攻云南、广西、湖南,及宋军阻截的经过。
 桂海碑林中有很多是古代书法名家的妙品,篆隶行草,汇集于一堂。唐代颜真卿的“逍遥楼”榜书、郑书奇的《新开独秀山石室记》、宋代燕肃的七星岩篆书题名、米芾的还珠洞题名和陆游的《诗札》、柯梦的《迎享送神曲》,以及范成大、张孝祥、吕胜已、徐梦萃、梁安世、陈谠、陈孔硕等人题刻,无不墨笔精妙。除了精品、绝品,桂林石刻还有许多奇品,让人拍案叫绝。清朝王静山在龙隐岩刻了一个高70厘米、宽82厘米的佛字草书,上百年来引来无数游人的浓厚兴趣。远望,它如一个梳着发髻的老太婆,双手擎香,虔诚地跪着烧香拜佛,笔画间可见香烟缭绕。近看,却是一个四笔挥就的“佛”字。这种字形和字义之间的神似形似,真是绝妙。
 桂海碑林煌煌大观的摩崖石刻,以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令人叹为观止,从而更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桂林石刻去年已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海碑林煌煌大观的摩崖石刻,以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令人叹为观止,从而更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桂林石刻去年已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收缩